王羲之《蘭亭序》
- art galaxy
- 3月8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蘭亭序》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這件書法神品的作者王羲之,則是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也可以説,這是中國東晉時代一位北方南遷世家子弟在江南青山綠水之間創造出來的藝術上品。
王羲之寫這篇文字時,已是51歲,書法風格臻於佳境爐火純青。是他書風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
這一年是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古代習俗,得到水邊,臨水而祭,祓除不祥,即這篇文章裏説的“修禊事也”。
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山陰(今浙江紹興)蘭渚山下,名滿天下的謝安、“擲地當作金石聲”的“才筆之士”孫綽、名理精湛的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等41人,雅集蘭亭,列坐在溪流兩旁。溪水蜿蜒,斟滿了酒水的杯子,被這一次雅集的“司儀”放在溪水上,從上游順流而漂下來,酒杯停擱在了誰的跟前,誰就得飲酒賦詩咏懷。參加這一次風雅聚會的名士們,興致都很高,一共寫了37篇詩。37篇詩匯集成冊,大家又一致推舉王羲之寫序,這就有了這篇傳頌千古的《蘭亭序》。王羲之的這篇序之外,孫綽也寫了《蘭亭後序》,也是記敘這一次盛大的燕集的,只是名氣沒有羲之的這篇響亮。孫綽也是中國古代散文史上留得住名字的人物。
想來羲之當時是有些微醺了,蠶繭紙,鼠須筆,乘興揮灑,一氣呵成,仿佛有神助。所以《蘭亭序》無論文辭還是行書,俱渾然天成,隨意自然。


Comments